《宁夏党校通讯》  
上一期    下一期

“用学术讲政治 ” 是青年教师努力的方向

   期次:第5期   作者:周玉婷   查看:85   



  党校教师必须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的观念,增强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用学术讲政治,核心在于“讲政治”,方法在于“用学术”,从而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
  以政治站位为“魂”

        以政治站位为“魂”,要坚持党校姓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讲政治,必须要懂政治、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教学选题上,要坚持围绕党中央、自治区的总体战略部署,切合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在备课时,要符合政策框架要求,不能乱发挥,不能简单用学术观点甚至用自己的想法代替重大决策部署;在讲授中,要结合区情启发落实,利用专业知识讲深讲透;在互动时,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个别党员存在的不清晰、有疑虑的政治问题,要积极应用学术解释,用学术方法答疑解惑。
  以学术研究为“骨”

        以学术研究为“骨”,就是以学术为讲政治提供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从而提高课程含金量。
  一要找准学术切口。在找准学术切口前,先要找准问题,这个问题是学员关注的问题、学员的疑惑,如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东京所说的,“一是在讲题所涉领域学员目前尚未想到或者想不清楚的问题;二是学员想到了但普遍存在误解的问题;三是学员想到了而且也想对了,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论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在调研、授课、交流中才能获得,不能“闭门造车”。在找准问题以后,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这一转化的过程就是在找学术切口,用学理逻辑把问题讲透彻。
  二要形成学术框架。学术框架是学术分析的逻辑结构。形成学术的逻辑结构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直接引用,另一种是“组合拳”。直接引用的方式,即引用某部学科经典的学术框架,更适合于经典著作导读课。需要注意直接引用不是机械地引用学科经典的一两个具体观点,这样只是贴上了学术的“标签”,而不是真的学术框架。而“组合拳”的方式大多适用于讲授式的专题。构建分析某一具体问题的学术框架难以从经典中直接找到完全贴切的框架,此时就需要通过对该问题、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合理组合,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
  三要用活学术方法。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既可以使用定性研究的分析方法来“讲政治”,也可以使用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例如在讲授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的政策衔接时,既要找准二者的承接关系,也要讲清楚二者衔接不力的问题,产业脱贫对精准脱贫的贡献度有多大、提高产业扶贫的难点在哪里、产业兴旺能够为后脱贫时代提供哪些助力?这些问题既需要基本判断,也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四要转化学术语言。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政治语言,比如公民社会是学术语言(外来语),但讲课时可以视具体情况转化为群团组织、合作社、协会等通用的政治话语。注意部分学术用语的特殊话语权建构,例如民主和代表性,代表性的表达在西方国家和中国是不同的,不能用西方的民主衡量中国的民主。
  五要增强学术积累。用学术讲政治,不仅对政治站位有高要求,也对学术功底和学术积累有严要求。一方面,“讲政治”需要增强对宏观政策的敏感性,准确把握党中央政策变化的指向,解读党中央政策的重点内容,有的放矢,需要长期的学术关注。另一方面,“用学术”需要长期累积的学术积淀、教师对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的长期调研和关注。
  以现实关注为“肉”

       以现实关注为“肉”,就是为专题注入应用价值。只有具有了现实关注,专题才能够鲜活,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一是要平衡学术性与生动性。学术语言是枯燥难懂的,学术框架的逻辑是需要仔细思考的,学术观点是有前提有针对的,这些学术问题既要讲清楚,又要讲透彻,就需要教师用深厚的学术功底,做通俗易懂的表达,这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二是要选取合适的案例来凸显现实问题,为学术框架找好连接点。案例要精准,能接地气,才能有启发性。例如讲宁夏农业发展,使用东南部水稻种植区的“一村一品”案例就需要斟酌,因为地理自然环境差异太大。案例要有触动,或者是情感触动、或者是思维的开阔、或者是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是要保持长期的调研习惯。用好各类科研立项平台,用持之以恒的调研保持学术敏感性,走在学术前沿。用好党校这一平台,加强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间的联系,使授课教师可以更快速地掌握宁夏最新的发展动向、政策的最新变化、改革的最新方向和主要领导的工作思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党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党委、政府决策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党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了解党委、政府的需求,对症下药。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4707次访问,全刊已有141383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