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党校通讯》  
上一期    下一期
【专版】牢固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理念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摘要:观摩学习“用学术讲政治”样板课  【编者按】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七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以来,校(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进改革,主动担当作为,在强化顶层设计上做文章,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在打造精品样板课上下功夫,切实推进“用学术讲政治”在校(院)扎根开花。本报特节选刊登部分教师的心得体会发言,以飨读者。

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

摘要:  中共中央颁布的 《2018—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明确提出,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着力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这是新时代为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向党校(行政学院)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每个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必须讲好的一堂政治课。  深刻把握“提高用学术讲政治水平”的重要意义      一是开创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新局面的需要。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行政学院)安身立命之本,是党校(行政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一号工程。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轮训培训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中央和地方党委决策咨询提供服务,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主阵地。党校(行政学院)的性质,决定了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是顺应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切实推动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工作、努力开创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新局面的时代要求。  二是提高党校(行政学院)教师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全面发展,教师及各类人才是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党校要办好,必须有一大批名师”。名师既要靠培养,也要靠自己的努力。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名师目标,在政治、学术水准、教学水平以及道德修养上锻炼提高。  三是坚持党校姓党,忠诚于党的要求。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实践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观点,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能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检验一切工作的试金石。应该把“两个维护”与每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用学术讲政治,就是要我们把“两个维护”时刻体现在党校(行政学院)一切工作中,要用完整的理论框架深刻阐释“两个维护”的特定内涵和时代价值,要从各级领导干部灵魂深处切实解决对“两个维护”认识不到位、贯彻不到位不坚决的问题,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提高用学术讲政治水平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一要真正理解“讲政治”的深刻内涵。用学术讲政治,首先要懂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党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学校,党校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科研咨询活动,都不能脱离政治,都要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作为党校教师,需要懂政治,要有政治敏锐性、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要有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如果不懂政治,没有过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功底,没有透彻的政治领悟,就不可能讲好政治。讲政治就是要把自己的事业追求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献身党的事业,以党和国家的需要为需要,要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要执着和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挺在前面,提高政治站位,明辨大是大非,做到知行合一。当前,党校(行政学院)最大的政治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用学术讲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要准确把握“用学术”的科学方法。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学术作为一个逻辑构成,包括两层含义,即一是“学”,学就是学理;二是“术”,术就是方法。学术也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出每一学科领域的规律。“用学术”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学术的问题。平常所见的用文件解读文件,用事实分析事实,或者用经典中的只言片语解释社会现实问题,这些表面看起来分析的头头是道,但都不是真正的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最基本的是要有一个学术理论体系,要对每一个现实问题通过运用逻辑严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学术体系去论证分析,得出符合逻辑和客观规律的结论,也就是用大家公认的学理去阐释现实问题。党校教师“用学术”就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学术支撑,要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学理,要从社会问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找学术框架,通过学理体系把政治讲深讲活讲透,并以此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权。  三要明辨“用学术”和“讲政治”的辩证关系。“用学术”和“讲政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讲政治”应是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的根本目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都是政治课,都要讲政治,因为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通过党校(行政学院)运用“用学术”等手段来实现。“讲政治”同时也是引起、指导、控制、调节一切教学活动的自觉的动因,它作为基本要求决定着党校(行政学院)活动的方式和性质。用学术讲政治,要辩证对待学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学术性的引导,又要在学术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崇高的价值追求,体现对“四个自信”“两个大局”的坚持和维护,努力将二者结合起来,将现实问题转换成学术问题,再从学术问题转化为政治结论、发展趋势,做到九九归一。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

如何做到 “用学术讲政治”

摘要: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校(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能否做到用学术讲政治、上好每一讲专题课事关教学质量的优劣,事关整体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事关党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厚实的学术基础是做到用学术讲政治的基石        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达到游刃有余、行云流水的授课效果,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给学员倒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讲一门课,要懂多门课;讲一个专题,要熟悉一系列专题。现在社会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学员学历高,能力强,视野开阔。要想吸引住学员的听课注意力,就必须具备厚实的学术功底。读书破万卷,授课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前期提高学历水平,接受科学、专业、规范的学术训练以外,平时的学习修炼就成为关键。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就必须终身学习,如饥似渴,永不满足。从业内经验来看,为什么有的课听了以后感觉内容浅薄,索然无味,收获不大,原因就在于教师读书太少,这导致在授课过程中视野太窄、信息量小、知识面窄、观点不够深刻。因此,长期的学术积累始终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方向。  严密的逻辑演进是做到用学术讲政治引人入胜的前提       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是做到用学术讲政治的致胜法宝。大凡授课出色、演讲精彩者,除了选题前沿、新颖,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表述恰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逻辑鲜明,层次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听课者有条不紊、层层递进的走进学术的大门、知识的殿堂,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如醉如痴的享受由精彩授课所带来的思想盛宴。真正的授课大家都是按照科学严谨的逻辑思路展开的,比如先做理论交待和问题现状的阐述,然后再从学理上进行深度解析,最后再针对问题开出药方。除讲义整体结构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外,所讲内容中每一句话与前后所讲都应该有逻辑衔接关系。只有这样的讲授,才能使学员对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全面的把握、准确的理解。这种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授课方法就如剥竹笋一般,使学员的思维紧跟老师的思路,学员的注意力始终全神贯注,授课必然会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果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前后矛盾,观点重复就一定不会有好的授课效果,学员的注意力也一定不会被授课完全吸引。       内容的融会贯通是做到用学术讲政治的关键        作为教师,要做到用学术讲政治,就一定要对内容熟烂于心,这样才能达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从头到尾的背教案,当然这样做有必要,特别是在刚开始讲课时这是必备的做法。但如果理解不深、不全面、不到位,这样的讲法看似流畅,实则给人的印象是机械式讲授,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因此,在背诵记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对所讲专题的主体框架、主要观点、论证材料、案例分析等方面都要理解透彻、成竹在胸,这样在讲授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娓娓道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要大量查阅资料和文献,做详细的实地调研,做到博览群书,深入实践,理论上全面掌握,实际案例心中有数,如数家珍。然后将所讲的片段、要素按顺序摆好,做到无缝衔接。只有做了这样的精心准备,讲起课来才会信手拈来,如鱼得水。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用学术讲政治 ” 是青年教师努力的方向

摘要:  党校教师必须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的观念,增强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用学术讲政治,核心在于“讲政治”,方法在于“用学术”,从而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  以政治站位为“魂”        以政治站位为“魂”,要坚持党校姓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讲政治,必须要懂政治、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教学选题上,要坚持围绕党中央、自治区的总体战略部署,切合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在备课时,要符合政策框架要求,不能乱发挥,不能简单用学术观点甚至用自己的想法代替重大决策部署;在讲授中,要结合区情启发落实,利用专业知识讲深讲透;在互动时,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个别党员存在的不清晰、有疑虑的政治问题,要积极应用学术解释,用学术方法答疑解惑。  以学术研究为“骨”        以学术研究为“骨”,就是以学术为讲政治提供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从而提高课程含金量。  一要找准学术切口。在找准学术切口前,先要找准问题,这个问题是学员关注的问题、学员的疑惑,如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东京所说的,“一是在讲题所涉领域学员目前尚未想到或者想不清楚的问题;二是学员想到了但普遍存在误解的问题;三是学员想到了而且也想对了,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论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在调研、授课、交流中才能获得,不能“闭门造车”。在找准问题以后,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这一转化的过程就是在找学术切口,用学理逻辑把问题讲透彻。  二要形成学术框架。学术框架是学术分析的逻辑结构。形成学术的逻辑结构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直接引用,另一种是“组合拳”。直接引用的方式,即引用某部学科经典的学术框架,更适合于经典著作导读课。需要注意直接引用不是机械地引用学科经典的一两个具体观点,这样只是贴上了学术的“标签”,而不是真的学术框架。而“组合拳”的方式大多适用于讲授式的专题。构建分析某一具体问题的学术框架难以从经典中直接找到完全贴切的框架,此时就需要通过对该问题、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合理组合,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  三要用活学术方法。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既可以使用定性研究的分析方法来“讲政治”,也可以使用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例如在讲授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的政策衔接时,既要找准二者的承接关系,也要讲清楚二者衔接不力的问题,产业脱贫对精准脱贫的贡献度有多大、提高产业扶贫的难点在哪里、产业兴旺能够为后脱贫时代提供哪些助力?这些问题既需要基本判断,也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四要转化学术语言。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政治语言,比如公民社会是学术语言(外来语),但讲课时可以视具体情况转化为群团组织、合作社、协会等通用的政治话语。注意部分学术用语的特殊话语权建构,例如民主和代表性,代表性的表达在西方国家和中国是不同的,不能用西方的民主衡量中国的民主。  五要增强学术积累。用学术讲政治,不仅对政治站位有高要求,也对学术功底和学术积累有严要求。一方面,“讲政治”需要增强对宏观政策的敏感性,准确把握党中央政策变化的指向,解读党中央政策的重点内容,有的放矢,需要长期的学术关注。另一方面,“用学术”需要长期累积的学术积淀、教师对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的长期调研和关注。  以现实关注为“肉”       以现实关注为“肉”,就是为专题注入应用价值。只有具有了现实关注,专题才能够鲜活,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一是要平衡学术性与生动性。学术语言是枯燥难懂的,学术框架的逻辑是需要仔细思考的,学术观点是有前提有针对的,这些学术问题既要讲清楚,又要讲透彻,就需要教师用深厚的学术功底,做通俗易懂的表达,这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二是要选取合适的案例来凸显现实问题,为学术框架找好连接点。案例要精准,能接地气,才能有启发性。例如讲宁夏农业发展,使用东南部水稻种植区的“一村一品”案例就需要斟酌,因为地理自然环境差异太大。案例要有触动,或者是情感触动、或者是思维的开阔、或者是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是要保持长期的调研习惯。用好各类科研立项平台,用持之以恒的调研保持学术敏感性,走在学术前沿。用好党校这一平台,加强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间的联系,使授课教师可以更快速地掌握宁夏最新的发展动向、政策的最新变化、改革的最新方向和主要领导的工作思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党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党委、政府决策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党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了解党委、政府的需求,对症下药。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做好 “用学术讲政治” 所需的研究储备

摘要:  “用学术讲政治”已经成为党校老师工作中的高频词。要落实“用学术讲政治”要求,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政治”,把政治讲明白、讲清楚,只要用心去做、努力去做,是不难办到的。困难的是,要久久为功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学术能力,使得讲授课程不仅能讲清楚政治,更能讲清楚政治背后的学理支撑,让学员不仅能够听明白“所以然”,更能够自觉去践行,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指出,要讲出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就必须加大教学的科研含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东京曾用马克思《资本论》来解释什么叫“用学术讲政治”。他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典范。“两个必然”是政治结论,而马克思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学术框架,《资本论》通篇都用经济学逻辑作分析框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即以做学术论文的破题、论据、结论等方式为参考进行教学的“用学术讲政治”。  “用学术讲政治”的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问题导向;二是找准学术接口;三是构建学理框架。这些问题大家都在谈,但如何做才是重点。比如我们经常谈的问题导向,到底哪些才是真问题呢?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学员研讨的时候会发现,学员提出问题对策时经常有“万能句型”,如“领导不重视”“投入不够”等等。如何理出真实具体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如何夯实这个功底,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储备。  一是打通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结构。党校教师不仅要“一专”,也要“多能”。以往的教学中,纵向的历史脉络梳理使用较多,但横向的世界史梳理偏少。在我们的日常知识体系中,缺乏世界史的角度。例如,我们经常疑惑,为什么海外会对中国的发展有这么多看法?为什么会把“修昔底德陷阱”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经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解释,但我们除了从中国看世界以外,也需要从世界看中国。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历史背景、发展方式都需要去认识了解,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段时间在上海市委党校了听官进胜老师《国际视野中的中国道路》的一堂课,收获颇多。他从海外的中国研究入手,来理解“四个自信”。以讲政治为前提,扩展了学员的视野。  二是历史研究法和哲学研究法的应用。虽然党校教师的专业各不相同,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不外乎历史与哲学两大主题。如果没有历史与哲学的知识功底,很多门类的研究就容易雾里看花。对于历史研究法在党校课题中的应用,上海市委党校的赵刚印老师 《学习中共党史的基本方法》 的课程给我很大启发,可以说是用学术讲政治的一堂好课。他将历史学研究的文献法和口述史法应用在党史研究中,驳斥那些坊间流传、混淆视听的“野史”,从历史史实及方法论的角度以正视听。不仅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更具备党校课堂的立场态度。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

关于 “用学术讲政治” 的几点思考

摘要:  党校教师要站稳大小课堂,制胜法宝就是用学术讲政治。我从教30多年,一直在苦心琢磨怎样才能讲好一堂课,几乎每准备一个专题,都要苦苦思考这一问题,多种方法都试过了,可是效果都不一定好。近年来听了一些外请报告和党校教师的优质课,发现凡是讲的好,听后让人觉得解渴、过瘾的,几乎都有很好的学理基础,也就是说都是用学术讲政治的成功典范。要做到用学术讲政治,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要懂政治。要熟读马列经典,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要潜心研究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这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区直机关和其他单位之所以要请党校的教师讲课,就是看中了党校教师既懂政治,也会讲政治。讲政治就是要遵守政治纪律。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党校教师要坚守的底线,也是政治纪律。我们通常讲“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所谓“研究无禁区”,是指研究领域没有边界限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宗教等领域的问题都可以研究;而所谓“讲课有纪律”,是指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要与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党校姓党,党校教师也姓党,党校课堂绝不容许有杂音,绝不容许因错误言论而把干部思想搞乱。党校教师不仅要理直气壮讲政治,而且要用学术讲政治。不仅要讲党中央精神是什么,而且要讲请党中央精神背后的学理是什么,要回答为什么。  突出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指一堂课要针对某个问题讲:一是讲题所涉领域学员目前尚未想到或者想不清楚的问题;二是学员想到了但普遍存在误解的问题;三是学员想到了而且也想对了,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论证的问题。我们强调的问题导向,关键是要针对学员的困惑。教员要想讲好课,课前就得对学员有何困惑做到心中有数。问题是怎么知道学员的困惑呢?当然是到学员中去调研,要是不调研,闭门造车,讲课难免会放空炮。理论要联系实际,对讲课来说,其实就是理论联系“问题”,这里的“问题”,就是学员的困惑。  找准学术接口。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找准学术接口,把现实问题转换成学术问题。只有转换了,才能用学术去分析。如果不转换,你有再多的学问,也会使不上劲。如中央提出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其中一个理念是“开放发展”,要怎么讲“开放发展”?如果你只是讲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显然不是用学术讲政治。但如果把“开放发展”转换为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学就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框架,就可以用这些分析框架讲“开放发展”。  构造学理框架。所谓学理框架,简单地说,就是学术分析的逻辑结构。科学的任务是揭示规律,而规律的表达通常包含假设(约束条件)与推理(结论)两部分,这样看,学理框架是一个逻辑推导体系。学理框架的来源,一是著作,马列经典是我们党的理论源头,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要下苦功读马列经典,这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二是本学科的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学理框架。三是自己创建。如果你的讲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经典著作没有现成的学理框架,那么你就要自己研究、自己创建。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4563次访问,全刊已有1398083次访问